《“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撞上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集中通报典型案例,时值只剩下半个月的2021年,火花这不就来了嘛。
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建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光阵容就令人侧目。方案明确表示,深圳等11个城市和雄安新区等5个特殊地区的改革试点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固体废弃物处置方面能做的工作还很多。
据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向5地2企反馈的情况来看,废弃农膜回收、尾矿综合利用、磷石膏消纳、固废处置项目推进滞后、污泥非法倾倒、建筑垃圾违法填埋等等问题,大多涉工业固废处理和危废处理,也是目前环境执法聚焦的两大重点。
再加上,生态环境部刚刚公开了最新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集中通报典型案例,就包括石墨废渣违规处置,采矿废石、建筑垃圾、矿渣等固体废弃物违规贮存和倾倒等现象,环境风险和隐患突出。
由此可见,固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作为“无废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内容,攻坚之路任重道远。
方案要求,推动 100 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显然,“无废”试点探索出的各类经验都到了“收获季”,逐步推广的条件基本成熟,将更多的城市纳入“无废城市”建设范畴,将大幅推进固废处置,尤其是危废处置和再生资源利用的步伐。
而经过一轮试点后,我国“无废城市”建设标准体系也在进一步完善。方案就明确给出了《“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2021 年版)》,将5 个一级指标、17 个二级指标和 58 个三级指标纳入其中。
参考试点城市的经验可以发现,“无废城市”建设初步选择了3级指标体系,这也是一部分试点的标准答案。如北京经济开发区采用的3级指标体系包含了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中新天津生态城采用的3级指标体系包含了5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
此时,再添“无废城市”名单,哪些城市有比较大的“胜算”呢?
首先,早早开启了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的浙江省有望在绍兴之后再添“新秀”。
杭州、温州的建设进度就很乐观,杭州紧跟着《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就印发了《杭州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并且在推广经验时点名杭州助小微产废企业的十项举措、临平的“无废农业”模式、西湖的智慧医疗废物监管、萧山“萧铃铛”回收模式等多类“无废细胞”建设成果。
温州也不遑多让,鹿城区的“大环卫”和有害垃圾收运“双循环”、洞头区陆海同治打造的“无废岛”、龙湾区政企民三方合力的技术联盟等均作为标杆被推广。目前,温州的“无废校园”、“无废景区”、“无废企业”、“无废医院”、“无废酒店”、“无废4S店”等建设均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再者,山东青岛、广东珠海、四川成都、河南三门峡、广西柳州、吉林长春、贵州毕节、江苏南京等城市在“无废化”转型方面各有千秋,基础建设完整度较高,管理能力也有目共睹,争夺100个名额的胜算显见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