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垃圾终端处理设施运行的基础,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进城乡环境,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五征集团董事长姜卫东建议,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标准化,加强对垃圾分类全过程的研究,避免“一阵风”、“一刀切”。
姜卫东说,从2000年开始,我国开始尝试和探索垃圾分类收集。许多城市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但目前垃圾分类推广进程缓慢。原因是分类前收集和分类后处理的业务流程没有建立,垃圾分类末端处理的设备条件不足,阻碍了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自从我国实行垃圾分类以来,各地开始建设干垃圾和湿垃圾(餐厨垃圾和餐厨食物)处理厂。但由于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资源缺乏,处理能力有限,导致局部湿垃圾无法完全处理,导致源头分离后,部分湿垃圾混在末端的现象。同时,前端的垃圾分类投入较大,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垃圾增加大量的专用产品、设备和设施,如收集容器、垃圾箱、垃圾袋、称重设备、收集车辆和设备等。加上垃圾处理。技术还不成熟,垃圾收集运输成本太高,垃圾分类积极性普遍不高。”姜卫东说。
此外,国内城市大部分居民生活区垃圾投放点少,收集容器单一,可回收垃圾智能回收系统匮乏,导致无法有效分类利用可回收垃圾中的纸张、纺织品、金属、饮料瓶、玻璃等,普遍依靠私人购买垃圾进行自我处理,缺乏统一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和组织。姜卫东建议加强垃圾分类全过程的研究,加强垃圾处理技术和技术创新的研究,有计划地逐步建立垃圾分类管理全过程的组织管理流程和设备条件,避免“一阵风”和“一刀切”。同时,要合理疏导低收入民间群体的资源和垃圾收集,进行集中分类处理,避免二次污染。然后,加强废物分类的宣传和管理,稳步推进实施,将废物分类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实现废物分类的标准化。
作为一家致力于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江苏信有达环境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通过多年技术研发制造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为餐厨/厨余/果蔬类有机垃圾做了一次“减法 ”,先就地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后集中资源化、市场化利用,充分发挥 餐厨/厨余/果蔬类垃圾资源可再生的优势条件,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产出有机肥料原料,经二次加工可直接运用于种植瓜果蔬菜或其他植物)。